原生家庭是无法选择的,但却是可以被修改的。
人的社会性,决定人渴望融入关系里。
依恋理论的缔造者,约翰·鲍比(JohnBowlby)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生命从摇篮到坟墓,都是围绕着各种亲密的依恋关系展开的。
正是这些关系给人修改原生家庭的伤痛的契机。
那么,关系是如何起作用的?
1岁以前,是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期,母婴互动模式成为以后各种亲密关系的雏形,随着时间的累积,这些模式会在互动中稳定下来,它将被迁移到成年后的各种亲密关系之中。
安全型的依恋关系,被母亲或母亲的替代者积极回应,敏感地感知其需求,她的内心世界构造的地基是:信任、安全与爱,这将成为她建立关系的底层背景性信念。
她的世界是美好的,即使遇到糟糕的事,她也会解读为美好。
她会拥有美好。
“自证预言”、“心理暗示”,可以成为她幸福的理论依据。
焦虑型的依恋关系,照顾者是反复无常的,她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更别说有人会及时满足她的需求了,她的内心世界被“不确定、不安全感”构造的,这就是她建造她的关系大厦的地基。
不确定、不安全,于是,去试探,确认了,过一段又不对了,再去试探,再确认……
一而再再而三,关系凉了,自己也被折腾地不轻,最后得出了与内心世界吻合的结果,确定了、安全了,不过关系也完啦,人又退缩到原始状态之中。
回避型的依恋关系,被忽视、不被回应,她的存在仿佛就是多余的,她的世界寂静无声,人之于她就是摆设,这样的体验构造了她的内心世界,“我很糟糕,我不值得被爱”,成了她对自己的信念。
他人,亲密,对于她来说是恐怖的,但人性中合群性,又驱使她摆脱孤独,于是,她蜻蜓点水式的踏进关系之河,一点涟漪,她就逃了出来。
具备安全型依恋关系的人,内心世界是安全的,她们不需要吃多少苦就能建立长久稳定的关系。
焦虑型与回避型,就没那么轻松了,他们是需要打碎重塑的。
他们的恋爱不是恋爱,而是炼爱,那是一场心灵的试炼。
亲密关系里,最能治愈人的不是爱,是真实。
在这里,面具卸下了,两个人是真实相对的,脆弱、伤痛、孩子气等,会呈现,且亲密关系越久越稳定,呈现地越淋漓尽致。
焦虑型的,反复无常,情绪不稳定,在情绪的作用下,攻击对方,耍性子,无意识地破坏着关系,而事实上,她只是启动她的原始模式,用习得的行为系统发出信号:“我想被看见,想被满足,需要安全感,你给我确认,给我承诺,给我安全感,这样我就会安全,幸福……”
如果每当她“作”的时候,对方都能够给出不同于当初母亲的回应方式的话,她的原始模式就被修改为安全型依恋关系。
然而,失落的一角是无法找到大圆满的,能被她吸引的人恰恰是与她一样缺了一角的人。
其结果只能是冲突升级,相爱相杀,关系成为无烟的战场。
时间久,打累了,有人会退出战场,转移阵地,关系宣告结束;
还有一种情况累了,但不进不退,关系进入死寂状态,两个人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治愈的是,往前一步,穿越关系的暗夜,开启破碎重生模式,也许是一个人的旅程,也可能是没打散的两个人一起,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两个人携手。
已经走到黎明前的黑暗,散伙,有点可惜,再往前一步就到灵魂伴侣阶段了,退出又要重走来时路,只是搭档变了,费时不划算。
说真的伴侣是无法治愈你的,是关系,是走进双方心灵深处的这段关系,让你有机会看见“真实的、未知的自己”,尤其是黑色的自己,让你有能量打破束缚,勇敢跨越、重组,治愈了你。
所以不要再期望拯救者,你自己本就有力量成为那个能给自己托底的人。
只需要勇敢一点,为自己的一切负责即可。
回避型的最麻烦,“不够好,不值得被爱”,这样对自己的信念,需要自己看到,这是限制她与人建立长久而稳定的亲密关系阻碍。
浅尝辄止的关系是没作用的,只会成为验证她对自己信念的数据。
只能期待她自我反省,勇敢地进入一段关系,看见“不够好”、“不值得被爱”信念下的需求,看见这些只不过是出厂一年内被写下的编码,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写的。
本来自己的人生就该自己来写的。
建议她先与事建立长久而稳定的关系,在事情推进的过程中,改写内在世界的底层构造,这样相对简单一些。
文章首发:致蔷薇心理公众号 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ys.com/3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