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期《家教微课堂》
周末我有事外出,对女儿说:“你做好自我管理,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注意不要沉溺于玩手机刷视频。”她平时不玩游戏,但手机在手的时候,常常忍不住去刷短视频。
女儿想了想说:“妈妈,你还是把我的手机拿走吧,我怕抵抗不了诱惑。”我笑起来,说:“能够知道自己难以抵御手机诱惑,需要外力监督,这就是对自己的清醒认识,已经很难得了。其实不要说你们这些小孩子,就是成年人,在面对手机视频或网络游戏时,也是很难抵挡的。”
我有位过世不久的朋友周毅,他曾是一名出色的记者,15年前就对游戏成瘾的问题做过一次访谈——《我们一思索,谁就会发笑?——一次关于游戏的网上笔谈》,其中复旦大学教授严锋分享了自己玩游戏上瘾的经历,令人震动!
当时他在读博士,一贯比较自律,但面对游戏还是难以自拔,差点儿不能毕业。他现身说法道:“想想看,我从小一直律己甚严,积极向上,学习生活井井有条,当年也是家乡众多家长教育小孩时常常引用的楷模,而且玩游戏的时候早已是心智健全的大龄青年,尚且意志薄弱。那现在的小朋友如何?”
为什么游戏和视频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呢?因为玩游戏或看视频时散发的是惰性脑电波,让人的思维变得懒惰,就像冷冻的牛油一样,没有活力,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难以开展学习等创造性活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缓冲才能进入学习状态。
大人自己也能感觉到,玩上一小时手机,会发现随后的一段时间很难动脑,读书、写东西会很困难。后果之二就是长期下来容易导致抑郁情绪甚至是抑郁症,当代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日益高发且逐渐低龄化,就与这个娱乐化的时代所带来的思维惰性、缺乏活力有关。
因此,我在咨询中每遇到这类问题,给父母的第一条建议就是要让孩子去观察后果。一般小孩不知道玩游戏或看视频最大的危害是影响大脑和情绪,让他们首先产生“这事是有害的”意识。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先树立一个不沉迷手机、游戏的榜样。
另外,一款游戏的设计背后有一整套商业逻辑,本身就是针对人性的薄弱点,通过上瘾模型反复刺激玩家的脑神经,使其产生依赖性,欲罢不能。因此要适当限制孩子玩手机和游戏的时间,不能放任。当然要想让孩子听父母的,得以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为基础,否则就会形成对抗。
我平时对女儿使用手机也是有限制的,不过由于我俩的关系非常融洽,从小我就很注意尊重她的意见,多数时候让她自己做主,在限制使用手机时,也会采用商量的方式,她才会主动要求我把手机带走或藏起来。
不过,最重要的做法还是要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点,让孩子多接触真实的生活与兴趣。现在的成长环境与过去已经有太大差异,孩子们需要与手机、电视、网络游戏等竞争注意力,要让他们找到其他可替代的兴趣活动,才能与虚拟产品抗衡。
我女儿培养出的现实兴趣是各种手工,比如拼积木、刺绣等。什么叫兴趣和热情?看看她如何绣手工包就知道了,她是白天绣,晚上也绣;在家绣,出去游玩也绣……简直是废寝忘食。
周末学习之余,她常去阳台做手工,有一次用超轻黏土捏了一只凤凰,足足用了4个小时。她的同学们都知道她不玩游戏,说她有那么多手工要做,哪有时间玩游戏。
我常常建议来咨询的父母帮助孩子找到现实中的某种爱好,凡是能够促进孩子与现实接触、切断虚拟世界的活动,都会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很多家长因为孩子不够专注而烦恼,其实专注不用培养,兴趣带来快乐,快乐带来专注,找出孩子喜欢做的现实感强的事,孩子自然就会专注其中。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ys.com/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