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指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在党代会的报告中的社会建设部分写入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方面内容,尚属首次。
多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把心理健康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项目来抓,取得了显著成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三年的历程暴露一些人的心理问题凸显。据中科院院士陆林在科普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中给出的数据,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中国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率也一直在增加。
有人说,“现在疫情防控政策终于优化了,不像以前那样“追阳”了,不用集中和居家隔离了,出行也不再受限,真是冰火两重天啊!”言外之义,既然放开了,人们不受疫情防控拘束了,因疫情防控引发的心理问题自然消失了。有这么简单吗?陆林院士说,“隔离在家的居民,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会出现抑郁、焦虑、失眠和急性应激反应。其中有超过10%的人,在疫情之后,也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可见,心理健康问题在疫情管控期间和优化政策之后都要重视,不能有彻底放松的思想。心理问题要伴随人的一生,人的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关键是人的应急能力是否强大和心理调适是否有效,有些人能够平安度过一生,虽有心理问题也能成功化解,有些人要过心里的坎需要心理医生疏导和药物治疗同向发力、同时发力、综合施治。
保持身心健康是一个人终身奋斗的目标,需要两方面发力:即外力和内外。外力,即国家健全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在医疗机构普遍开设心理门诊,对专业人员加强培训,提高执业人员的素养,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多管齐下,提高诊疗水平,给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治疗服务。此外,建立类似120、119、110这样广为人知的求助电话,让有心理需求的人随时随地能够接受咨询,解除心理上的困惑。
内力,即个人的主观努力。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基础。解决心理问题终究靠个人。有的人心理出现问题了,认为是寒碜的事儿,跟外人说不得,找心理医生咨询就更别说了。其实,这是相当有害的。有了心理问题及时向朋友倾诉,请专业人员疏导,是很有效的办法。关键要提前预防,遇到像新冠疫情这样的应急事件要理性思考,不能让思想上的困惑像脱缰的野马那样任其驰骋,要靠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力去战胜心理疾病,同时,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收到事关功倍的效果。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ys.com/1833.html